“您好,这里是杭州市‘12345’市长公开电话受理中心,综合服务请按0,‘最多跑一次’请按9……”。5月12日开始,您在杭州拨打12345,听筒里就会传来这样的提示音。
让群众和企业到政府办事“最多跑一次”,这项与全省百姓息息相关的改革,红利渐显。为助力实现这一改革目标,杭州市信访局用“最多投一次”助力“最多跑一次”,依托市“12345”市长公开电话暨统一政务咨询投诉举报平台,于5月12日开设了“最多跑一次”接听专席,受理群众和企业到政府办事的咨询和意见建议。
“最多投一次”背后,是1000多道题的知识库
工欲善其事,必先利其器。为了让专席的话务员对群众咨询的公共服务事项“心中有数”,“12345”专门精选了10名话务员,送到市民之家和行政服务中心,进行为期一周的跟班培训。“12345”还与市审管办联手,打通信息“孤岛”,共享信息资源,专门建立了“最多跑一次”相应知识题库,包含房管住建、社保医保、公积金、民政、教育、就业、税务等24个类目,积累1000余道热难点知识题,都是一问一答的形式,查找快速,答复方便。这是“最多跑一次”接听专席追求“即时解答”的技术依托。
“最多投一次”,有三种处理方式
虽然已经有24大类1000多道题的库容,但是知识库毕竟无法含盖所有具体的问题。对政府和企业“最多跑一次”咨询件,“12345”有三种处理方式:一是依托知识库在线即时解答。二是实行“代办业务”,即对“政务咨询类”反映件,当场难以即时答复的,“最多跑一次”接听专席实行“代办制”:在挂机后立即向有关部门单位咨询,再回拨电话告知反映人,并整理纳入知识库。三是也有一些问题,光代为咨询也无法解决,还需要事权单位进行处理。“最多跑一次”接听专席对这类相对“疑难复杂”的咨询件,会交给事权单位办理,并标以“橙色”,办理时间从5个工作日提速到3个工作日。
打造“杭州特色、浙江形象、全国品牌” 统一平台
“最多跑一次”接听专席试运行13天以来,共受理群众各类咨询和投诉1442 件,其中在线解答748件,占比51.87%,代办回复216件,占比14.98%;交相关部门办理478件,占比33.15%,有效发挥“12345”的办事指南作用。群众和企业的咨询,主要集中在临时居住证办理、户口迁移、不动产登记、医保报销、车辆年检、公积金申领等。
也有一些电话,是吐槽“跑N次”的。如浙A车主章先生,他5月份曾先后3次前往某街道交管服务站办理相关手续,两次工作人员告知,前面还有五六十人等着,当天办不了;还有一次好不容易快排到,结果下班的点到了。排队的人那么多,为什么不能多开几个窗口,或者延长办理时间?车主越说越气愤。
对此类投诉建议件,“12345”都会记录下来,即时交办事权单位,要求限期反馈。同时,定期梳理分析报市领导,并抄送相关部门,推动提高绩效、改进服务。
“不管是到政府办事的流程、所需材料和其他事项,还是对办事过程中遇到的阻碍、刁难,群众都可以通过12345的‘最多跑一次’专席进行咨询和投诉。用‘最多投一次’助力‘最多跑一次’改革,努力提升政府公信力和办事效率,给群众和企业更多的获得感。是我们设立这个专席的初衷和目的。”杭州市信访局局长杨钊表示,市信访局将进一步深化平台建设,把“12345”统一政务咨询投诉举报平台,打造成“杭州特色、浙江形象、全国品牌”。